中文互联网有句流行警句,大家都爱引用。“那时候她还太年轻,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,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。”出自茨威格所著《断头王后》。这句话的英文版很流行,各种英语quote网站,很爱用这句话来做警句:
但原文实是德语,也有前因后果,并不是凭空这么一句。在《断头王后》的《Trianon》那一章开头,您会读到:
玛丽·安托瓦内特用她轻盈的手握住了王冠,这是一份意外的礼物,她还太年轻,不知道生活不会免费给予任何东西,从命运那里得到的一切都暗中标上了价格。玛丽·安托瓦内特并不觉得她会为此付出代价。
凡尔赛是个小地方,1623年——在中国,是魏忠贤当东厂长官那年——这地方成了法国皇家狩猎场。为了打猎后住着方便,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开始修凡尔赛宫。不妨将凡尔赛,理解成清朝木兰围场的行宫。
当然,凡尔赛如今是皇家园林。跟中国园林移步换景的趣味不同,凡尔赛,尤其是玛丽·安托瓦内特王后的爱好之一,是把凡尔赛搞成“一个有植物掩映的起居室”。追求的不是真实,而是美丽与诗意,兼具田园牧歌的美好与生活的便利。所以凡尔赛也不妨看做是一个巨大的、有园林风貌的会客厅。
二来,就得说投石党事件了:路易十四刚登基时,母后摄政,红衣主教马萨林辅佐。孔代亲王,是为投石之变。十岁的路易十四曾连夜逃离巴黎。我很怀疑这事给他留下了终身阴影。
后来路易十四亲政时,不再用首相,亲自掌权。君权神授,天无二日民无二主,自己就是万王之王。具体做起来:削藩,压贵族,重用中产阶级。他指望法国境内从此没有诸侯,只有廷臣。
——在16世纪到17世纪,欧洲只有威尼斯一处所在会制镜子,威尼斯人守口如瓶,把这秘密遮盖得胜过可口可乐配方还神秘。法国财政大臣科尔贝尔使尽计谋,终于从威尼斯偷运出几位匠人,回到巴黎,开始制镜,路易十四大喜。那时他老人家正不惜工本,大造凡尔赛宫,吹嘘自己如何光芒万丈,于是特意在凡尔赛造了一列镜厅。巴洛克风格五光十色的黄金卷纹,配着一片片镜子,要的就是绚丽夺目。
比如,文艺复兴那会儿,欧洲家具基本不流行镶嵌技术,基本靠雕刻:给家具表面上刻出美女、狮子、海豚、叶子、藤萝,所以您家里家具连起来,可以开个动物园。晚上睡觉时,都不敢起夜。进了17世纪,法国人开始用黑檀木来做家具镶嵌;路易十四那会儿,流行用黄铜、象牙、骨质、贝壳、天青石、黑曜岩、大理石、犀牛角那些东西镶嵌家具。把东西做得金灿灿、螺旋、奔放、华丽、璀璨,让人一看就觉得暴发户气质。
8点半,起床。医生拜访过之后,就有个起床仪式。百来个宫廷重臣来,看国王梳洗刮胡子,着装,喝早餐汤。
10点,国王穿过镜厅,照样一群人围观。有些宠臣有机会跟他说几句话,写个纸条啥的。然后他去教堂坐着,听乐团每天谱的新曲。
11点,国王回自己的房间开会。周一周三周四周日是国政会议,周二周六是金融会议,周五是宗教会议。
这一切当然都不是他一个人操作,那都是前呼后拥、从者如云的。宠臣们得追求这种资格,甚至以能旁观路易十四蹲他那个天鹅绒金马桶为荣。
话说,路易十四在凡尔赛,如此炫富,这么造作,这么把自己神化,是钱多了烧的么?是膨胀了么?
对路易十四而言,凡尔赛比巴黎开阔,地方大。与此同时,各地诸侯贵族都搁这儿,比较容易控制。大家在凡尔赛,忙着一天到晚舞会、宴席、搞庆祝、邀宠,
奢侈品的用途之一,是社交距离阶级划分。哄着贵族们把钱和时间都用在摆阔炫富邀宠上,路易十四自己高高在上,让所有诸侯都忙着烧钱讨好他,如此一来,法国反而就太平了。
当时路易十四还试图劝诱过当时在意大利的大音乐宗师维瓦尔第——众所周知,他和、亨德尔是巴洛克时代三大宗匠。
在罗马营造各种圣彼得广场等恢弘工程的大宗师贝尔尼尼,也被路易十四邀请过。威尼斯大画家委罗内塞的大型油画,也被路易十四大批量订购过来。
话说回来,这么牛气十足的路易十四,其实在凡尔赛措辞说话,也不那么浮夸。现在能看到的书信和语录,大多都很讲遣词造句。以至于19世纪王政没了之后,许多老派学者还时不时会提起,说凡尔赛的廷臣们,那是真会说话。大概是既能显出贵气,又能不失风度。
“亲爱的张佳玮。我谨代表法兰西国王路易陛下与您通信。上周您进呈的红烧肉食谱,陛下甚为欣赏,极有兴趣与您进一步接触,希望您能来继续为他烹饪红烧肉。
陛下另有一个不情之请。陛下素来关心民众福祉,希望能为全国的穷苦家庭出力;陛下悉知您也在推广懒人红烧肉食谱,深觉不谋而合。
为了让吃肉的快乐广泛传播,陛下建议您不妨考虑来到凡尔赛,将懒人红烧肉的食谱教诸各位贵族。您的回答将由我呈交陛下,陛下等候您对我们美好未来期望给予的积极回答。
此书信谨致以红烧肉爱好者的您,并寄托我与陛下的深情与敬意。亨利·德拉夏瑟伯爵,崇高的陛下路易十四之秘书。”